有些宝宝特别喜欢吃粽子,父母又担心吃多了会伤害肠胃。那么,如何吃既满足了宝宝的小馋嘴,又不伤害到宝宝的肠胃?就为大家介绍宝宝吃粽子的细节讲究,做到这些细节讲究才能确保宝宝开心吃粽子,身体更健康。 1、粽子好吃,但不要多吃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如果宝宝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特别是儿童各脏器正处于发育阶段,若过量食用粽子,极易造成消化不良。所以,给宝宝的粽子要挑选一些迷你型的粽子,避免宝宝多吃。 2、空腹和睡前不要吃粽子 有时候宝宝肚子饿了,很多父母也会直接给宝宝喂粽子。宝宝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宝宝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会导致宝宝腹泻、腹胀、腹痛。粽子不易消化,缺乏纤维质,含过多脂肪、盐、糖,建议宝宝睡前两小时最好也不要吃粽子,消化不良会影响宝宝睡眠。 3、不要给宝宝吃刚从冰箱拿出来的粽子 虽然粽子可以冷食,但会比较硬,建议从冰箱把粽子拿出来后应充分加热,煮热变软后才给宝宝吃。 4、粽子搭配水果蔬菜 给宝宝吃粽子的同时,可以搭配蔬菜、水果等可帮助肠、胃蠕动的食物,但是不能吃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否则容易造成腹泻或腹痛。白萝卜具有清爽理气利湿的作用,吃粽子的时候搭配食用,可以促进消化。 5、饮用一些助消化的茶 宝宝吃了粽子之后可以给宝宝喝一些帮助消化的茶,比如麦芽茶、山楂茶、菊花茶等等。 6、做粽子的时候加入其他杂粮 做粽子的时候,可以使用的一半的糯米,一半的其它杂粮米和辅助料理,如红豆、红枣等,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有益于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增加口味!宝宝更爱吃哦! 7、挑选粽子坚持“一看一煮一闻”原则 “一看”:看粽叶的颜色,一般正常原叶包的粽子蒸煮后会出现淡黄色,如果发现还是呈鲜绿色,并且发亮,这样的粽子就别买,警惕是加有化学物质返青的粽叶包的粽子。 “一煮”,买回家的粽子一定要充分蒸煮熟,同时看看再次煮过粽子的水是轻微发黄还是发绿。如果出现发绿,这样的粽子就不能吃了。 “一闻”,一般来说,粽叶选材为新鲜的竹叶或芦苇叶,这样包出来的粽子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而不是化学物质的刺鼻味。 端午节吃粽子,给宝宝吃粽子的时候各位麻麻们一定要做到这些细节以确保宝宝吃粽子吃得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