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儿子两个月,老吃手,说明什么? 养育者一般认为孩子吃手是坏习惯,这主要是出于卫生与否的角度——这是养育者的责任,并非孩子的心理需要。 此时,孩子需要在动作中成长。两个月的孩子吃手不是坏毛病,是心理发展的重要表现。此时的孩子,最灵活、熟练的动作是吮吸,除了吃奶之外,吃手是孩子唯一能够自然拓展的动作,孩子内心会有安全感,这是自我价值感的萌芽。 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孩子吃手的动作会越来越熟练,先吃大拇指,再依次吃其它手指,还会把两个手指同时放入嘴里吃,还会手心朝外反着吃手指,动作越来越熟练,利于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如果养育者出于卫生与否的考虑,显然没顾及孩子的感受,只是按养育者自己的主观想法理解孩子——这大概是教养孩子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频繁阻止孩子吃手,孩子有受挫感,进而情绪会不好,情绪不好又会更频繁吃手,这就背离了孩子吃手的初衷。 所以,看到孩子吃手不必大惊小怪,作为养育者,只要保持孩子的小手干净就好了。 宝宝吃手好处多,粗暴制止恐留下创伤 很多妈妈看到宝宝吃手就马上阻止,其实这是不对的。你听说过谁家的宝宝不会吃手的! 小宝贝们“吃手”是正常生理行为,是发育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关注周围事物。只要注意保持他们的小手干净,吃手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的害处,就让他们吃去吧。 1、宝宝吃手可追溯到胎儿期 吃手的爱好,可以一直追溯到宝贝还是胎儿的时候。有实验曾用超声显像方法看到,早在胎宝贝24周(怀孕6个月)的时候,他就有了吸吮拇指的动作。所以,这个小嗜好也是小宝贝用来安慰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 2、6个月内宝宝吃手是积极表现 2-6个月的宝宝吃手是有一定好处的。这是他想了解自己,对外界积极探索的表现,说明宝宝支配自己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标志着宝宝手、口动作互相协调的能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吃手还可以稳定情绪,当宝宝肚子饿了,感到疲惫、生气的时候,吸吮自己的手指就会安定下来,此时爸妈可以允许宝宝吸吮手指,否则会影响宝宝手眼协调的能力及抓握的能力,使宝宝失去特有的自信心。 Tips:此阶段小宝贝们“吃手”是正常生理行为,是发育中的一个必然阶段。这是他们了解自己、感知世界的最佳途径。妈妈们只要注意保持他们的小手干净,吃手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的害处。 3、7-12个月后多数宝宝不再吃手 当宝宝到了7-12个月后,大多数就会不再吃手了,仅有少部分宝宝会养成吃手的习惯,该习惯在18-20个月时达到高峰,约80%的宝宝在5岁前自动放弃吃手的习惯。他们由口分辨向手探索的方向转变,此时的吃手现象是原有习惯的保留。 在这个阶段,家长应该创造新鲜的环境,鼓励孩子用手去探索世界,比如带孩子去逛街,街上的新鲜环境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就不再老是把手放嘴里了。多教孩子用手,培养孩子的手动能力,如搭积木等。但这段时间只可让孩子转移对手的注意力,仍然不能坚决地不让孩子吃手,不然,家长坚决地反对孩子吃手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团结问题,培养孩子的反抗和不满情绪,导致孩子的发育受阻。 Tips:此阶段,父母的态度不能强制不许吃手,只能由默许宝宝吃手转变为引导宝宝转移注意力。 4、1岁后宝宝吃手应立即纠正 一岁以后,孩子仍然有这种“吃手”现象,就要有意识地纠正了。周岁过后,孩子学会了行走,到处乱跑乱抓。若总是把一双脏兮兮的小手塞进嘴里,不知会有多少细菌跑进小肚肚里。经常吃手,还可能会引起下颌发育不良,牙齿排列异常、上下牙对合不齐。这不但影响宝宝容貌,还会妨碍咀嚼功能。纠正宝宝的“吃手”现象,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 Tips:此时,父母可以用玩具、做游戏等强制分散宝宝“吃手”的注意力。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孩子的后天学习,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使他缺乏自信,甚至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宝宝吃手的其他原因 宝宝吃手大致是宝宝心理上未满足吃奶的需求;出牙前后,宝宝磨牙时会出现吃手的情况;当爸妈感情不和谐时,宝宝情绪异常会吃手等等。 宝宝长牙时,嘴里不舒服,可给他买点磨牙饼干吃,即可解决问题,或用磨牙胶圈。一定要保持清洁,用时用开水烫烫。如果是到时间宝宝饿了而吃手,可先给他喝点水,再去冲奶或喂奶,解决肚子问题的宝宝是不会再喜欢吃他的手了。 5、安抚奶嘴能缓解宝宝吃手状况 由于宝贝刚出生时会对这个新环境感到陌生与不适应,他便需要通过吮吸的方式安抚自己,其功效与哭泣同等重要。所以,对宝贝而言,他选择的不是奶嘴,而是安慰。安抚奶嘴就是在正常吃奶的时间外,能继续满足宝贝吮吸需求的一个东西。 通常可以在宝贝6个月左右大时给其使用。因为6个月至2岁的小宝贝是生长过程中的口欲期,这个时期的宝贝无论拿到什么东西都会咬上一口,而且此时期也很容易养成吃手指的习惯。所以,用安抚奶嘴除了可以替代不卫生的手指外,还能给宝贝带来吸吮的满足感与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