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孕婴童网_孕婴童官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宝贝真乖

2015-7-20 22:43| 发布者: ys89688| 查看: 6095| 评论: 0

摘要: 在大多数人看来,乖巧的孩子更懂事,更讨人喜欢。但是,专家认为“太听话”对孩子日后的发展来说并没有好处。在早期教育中,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想法和需要,不能忽视乖宝宝。
       宝宝,妈妈真怕你是个乖孩子

  如果问一位正在养育孩子而疲惫不堪的妈妈,你希望孩子怎样?也许大多都会脱口而出:“乖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听到妈妈们的抱怨:“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不乖?”见到别人家的孩子,对他(她)的行为处事很赞赏,就想当着父母的面夸赞一番,这其中最常用的词语是什么?“真乖”、“乖孩子”可能最为普遍。孩子步入幼儿园,老师要维持纪律,最先进行的行为评价大体上也与“乖”与“不乖”有关。当我们用“乖”或“不乖”来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这些词语的背后承载着怎样的价值观?

  那么让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样的孩子才会被称之为“乖孩子”,在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无非是指那些听父母师长的话、不违逆大人、对成人的命令深信不移地服从的孩子。但这样却恰恰违背了孩子的本性。因为孩子在稍微懂事了之后,就会有自己的主张;如果父母和自己的意见不同,却又强迫自己要听话时,一部分孩子自然因压迫而反抗,变成所谓的“不听话的坏孩子”。而另一部分孩子,尤其是面对强势的父母,只好压抑自己,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成为一个“乖孩子”。

  用“乖”或者“不乖”来评价孩子,本身就具有操控的意味。想想看,绝大多数家庭中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操控中逐渐长大起来的。家长为孩子的成长设计了一条路径,每当孩子想偏离这一路径的时候,家长就会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挠和制止,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觉知,甚至觉得这些源于爱的“暴力”或“操控”是对的。这种操纵就像牛吃草一样。一头牛还是小牛犊的时候就被拴在一根小木桩上。刚开始它总是不肯老老实实地呆着,刨蹄子、打喷鼻、不断地撒野,企图把小木桩拔起来。可是,牛犊的力气太小,折腾了一阵子总是在原地打转,不久它就不再折腾了。然后,牛长大了,不仅个子高了,力气也大了,可是它已经不想再去拔这根小木桩了。有一次,饲养员在给它添料的时候,故意把一些草料放在它的头够不着的地方,只要它一伸脖子,这小木桩就会被拔起来。可是,它吃完了够得着的草料,眼看着旁边的草,打了两个喷鼻就耷拉下脑袋了。

  那么对孩子的操控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

  第一,反复操纵的结果,让孩子从小就只好接受这种记忆,最后成为自己日后的行为准则。有不少小时候被操控的孩子,长大后成了施暴的大人。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们小的时候就是这样给培养出来的。

  第二,反复操纵的结果,使得孩子在学习中不敢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总是等着老师给他一个“标准答案”或者做法,当他们发现老师不提供这样的服务时,就会手足无措地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第三,反复操纵的结果,就是一步步抹杀孩子探求未知的情趣和欲望,压抑住自己的天性,在大人规定好的路途中蹒跚前行。这样的行进必然是心累而且身累的、是疲于应付的,孩子的创造力也就在这其中一点点地消失殆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到了大学再去做,还有用吗?

  不论一个成人多么睿智,只要他还存有“要孩子乖”的想法,就是阻碍孩子独立思考、发展自我的刽子手。乖孩子,最受伤!

       宝宝太乖真不是好事

       在大多数人看来,乖巧的孩子更懂事,更讨人喜欢。但是,专家认为“太听话”对孩子日后的发展来说并没有好处。在早期教育中,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想法和需要,不能忽视乖宝宝。

  孩子太乖意味不善表达

  事实上,有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困惑。也许,其它的妈妈都对你羡慕不已,因为你的宝宝实在太乖了,他不哭不闹,甚至连邻居都不会听过他的吵闹声。这样的宝宝总是安安静静地在婴儿车里玩,把弄自己的手指或看看灯光,他不会吵着要人家抱,即使陌生人抱他,他也不慌不闹。当你对他说话时,他总是安静地看着你并听你说话。所有地人都夸这孩子“实在太乖了”。孩子的年龄正值学步期,但他从不制造麻烦,当他接近危险物品时,只要你一声制止,他马上离开。这样“太乖”的小孩,有时会让你忽略他的存在,因为即使你忘了他的吃奶时间,他也不会抱怨,这样你觉得轻松。

  育儿专家认为,这样的孩子经常会被认为是乖孩子,虽然对大人来说很省心。但对孩子自身发展来说,“太乖”恐怕要吃很多亏。这是因为,他总是处于被人忽略甚至忘记的位置,比如在舞台上是不被人注意、可有可无的背景。另外,这样“听话”的孩子,常见的特点是有问题提不出来、或不敢提出来,你说东他往东,说西就向西,就算心里不满意也会适应、服从别人的想法。特别是对长辈,无论是对还是错,都不敢与之辩论,因为,他们的心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自己是个听话的好孩子。这样“听话”的孩子,有的只是遵从、礼貌、是对赞美的追求,遇事却不敢说出自己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

  孩子的“乖”不值得特别的鼓励,原因有二:一是大人眼里的“乖”或“不乖”,并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孩子的行为纯粹出乎本能;二是孩子渐渐长大,难免有些行为并不符合父母期望,这并不是表示他“坏”,顶多只能说是表达方式不当而已,父母应以诱导方式,让其以他形式表达自我感受。

  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

  安安静静、不吵不闹的小孩,很容易被父母忽略掉。当家里有个“太乖”的小孩,父母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主动去关心、照顾这个小孩。

  如果你是个忙碌的妈妈,你并不需要额外再抽出时间给孩子,但你可以尽量让孩子参与你的工作,比方说:当你在削马铃薯皮时,可以让孩子呆在自己身边,对宝宝说:“你看,沾着土又黑黑的是马铃薯,妈妈在削马铃薯皮,等把皮削下来,就露出淡黄色的肉了,这长长的一条条就是皮,圆滚滚的马铃薯是宝宝最爱吃的,等一下妈妈将它捣成泥喂你吃。”诸如此类的话,一方面加深宝宝对颜色及形状的认识,一方面在这种教与学中,妈妈和宝宝建立起情感的交流以及孩子对妈妈的信赖,可谓一举多得。而家长的言语,或许宝宝不是完全理解其内容,但他从这种互动中理解了沟通的重要。

  专家建议,不论何时,当孩子哭闹、缠着要父母抱或耍赖时,家长不要大声斥责他,应该告诉他:“想要什么,就大声地告诉爸爸或妈妈,比如说肚子饿、想要有个伴、想要抱抱等等。”另外,父母应该带领好奇宝宝认识世界。有些小孩天性好奇,他们对周遭的一切都感到有趣,想要探索全世界,父母可以借着孩子认识世界的同时,建立亲子间紧密的联系,培养孩子的信赖感。

        “宝宝你真乖”?!——您“会”表扬宝宝吗?

       在表扬孩子这件事上,上一代家长大部分是吝啬鬼,以羞辱、打击、否定孩子为主要方式,好像表扬孩子是犯罪一样。当70后、80后成为家长,表扬又越来越泛滥了,很多家长面对孩子都变成抒情圣手,孩子吃了口蔬菜、随手画了个线段、把杯子盖子盖上了,都会收获深情讴歌:
       “你太厉害了!”
       “你画得太好了!”
       “你真聪明!”
       “宝宝你真棒”,“宝宝你真乖”,“宝宝你真听话”,“你真了不起”……这些抽象派赞美在家庭教育领域严重超载。

       一方面,现在大部分家长们都自恋,真心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人类进化史上的巅峰,所以动用再肉麻的形容词,都不会觉得过分;另一方面,近十几年早教都强调激励式教育,强调赞美对孩子的积极作用,家长们也扭转态度,懂得欣赏孩子的优点。但问题是,我们激励孩子,是要让他们自信,还是自恋呢?让孩子从小活在重磅的、密集的、马不停蹄的甜言蜜语中,他们能否形成对自我的准确认知呢?

       其实,作为家长,我特别理解一点,假大空式的表扬是最省事的,随便扔两顶高帽子过去,孩子就开心了,大人也不用动脑子,皆大欢喜。但是,过度的赞扬会造成反效果。心理学家H·G·基诺特通过研究发现,幼儿受到太浮夸的表扬,反而有心理压力,会心虚,会有逆反心理——我根本没那么乖吧?为了表现真正的自我,反而故意捣乱。

       有的家长感情特别充沛,直接用“大师”、“高手”、“诗人”、“文学家”等豪华标签贴孩子身上,哪怕孩子只是说了一句稍微有趣的话,这种会让孩子更无所适从,想想看,如果我们会弹《致爱丽丝》,就被夸成莫扎特,会不会觉得对方太扯淡,当我白痴吗?

       不要低估小孩的感受力和智商。同为人类,他们喜欢得到的表扬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具体的、细节化的、就事论事的表扬。我有一个朋友,属于万人迷型的,她说自己最大的秘诀就是懂得细致地赞美别人。你夸一个女人,你身材真好,就不如夸对方,你的腰臀比例也太神话了吧,腿长得简直超现实了!

       表扬的时候,最好用比较级,而不是最高级。那种“你是世上最聪明的孩子”、“你是最完美的”其实是最空洞的,而且把孩子置放于一个跟别人比较的空间,没有必要,孩子更需要和自己比,每一天都有长进,每一天都在长进中获得成就感,这样孩子也会得到非常真实的快乐。如果孩子自己收拾了玩具,可以说,“宝宝今天非常有条理,比上次进步多了”;孩子把好吃的分给小朋友,可以说,“宝宝懂得跟别人分享了”;孩子用乐高积木搭出全新的高楼,可以说,“这次搭得很有创意,尤其是还设计了停车场,考虑得很周到哦”……就事论事的表扬需要家长动用足够的观察力,去发现宝宝每一点细节上的进步——要是家长既有福尔摩斯般的神奇观察力,又懂得蔡康永的说话之道,那就太完美了。

       其实,有时候表扬和建议来个巧妙结合,效果更好。比如宝宝玩剪纸,剪出一只大恐龙,我们夸他,这次剪得比上次精致些了,恐龙的爪子都是完整的,如果宝宝速度放慢一点,再耐心一点,剪出的恐龙会更漂亮的,恐龙也会很得意!

       要知道,每一次赞美,都可以成为一次方向的调整。也许每个人都有这种经验——上学的时候,如果一门课的老师喜欢自己、认可自己、鼓励自己,那科成绩就会越来越好,这在心理学上就叫皮革马利翁效应,你越是受到肯定的地方,就会表现得越好。将孩子朝某个正面的方向引导,有些孩子已经完全掌握的事,不必重复赞美,把赞美的额度调配到宝宝还比较弱的地方——这么一说,赞美个孩子,还得有部属、有策略、有技巧,家长们还真是心机鬼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幼儿成长最新文章
宝贝真乖
在大多数人看来,乖巧的孩子更懂事,更讨人喜欢。但是,专家认为“太听话”对孩子日后的发展来说并没有好处。在早期教育中,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想法和需要,不能忽视乖宝宝。
一岁半宝宝身高体重
据专家介绍,一岁半男宝宝的身高为79.4~85.4厘米,体重为10.3~12.7公斤;而一岁半女宝宝的身高为77.9~84.0厘米,体重为9.7~12.0公斤。其实,宝宝身高、体重的增长都是有基本规律的。
宝宝吃盐影响身高
有资料提示,在婴幼儿的喂养中,1-3岁的幼儿还是尽量少吃盐甚至不吃盐,既可让宝宝养成清淡饮食的好习惯,又可以降低日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吃面不当影响宝宝智力和健康
晚上吃面不利于消化吸收,中午吃面条能够刺激人的思维活动,并且面条在煮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水,产生较强的饱腹感,妈妈最好选在中午给宝宝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
千万别这样牵宝宝走路
牵拉肘,通俗地说就是肘关节脱位。幼儿骨骼发育尚未完全,家长在拉着宝宝练习走路时,如果宝宝出现摔倒的情况而家长又猛然拉扯他的手肘,就可能会发生牵拉肘。这种问题经常发生发4岁以下的幼儿。
这样做都是在毁掉孩子
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呆着强烈的主观意识。比如宝宝走路,就不停提醒:这里不能走,那里不能跳。孩子兴奋的向前跑的时候,大声呵斥:别跑,小心摔倒。
2-3岁的宝宝不听话怎么办
宝宝在出门以前可能会要求自己穿衣服或鞋子,但是却又因为不熟练而浪费了很多时间 ,穿了很长时间还是穿不好,这时父母肯定会很着急,还要伸手帮助,但是宝宝却又固执地要自己来完成这件事情。
春夏季宝宝生长快补点啥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报告指出,儿童的生长速度在一年四季中并不相同。长得最快的月份是五、六月份,平均达到7.3毫米。这时,除了安排好一日三餐,还需要适当增加营养,以满足儿童快速生长的需要。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有科学依据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为证实3岁在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别具一格的试验观察。
两岁半宝宝生长发育指标
两岁半宝宝生长发育指标 体格发育 体重 男婴为13.87公斤,女婴为13.41公斤。 身长 男婴为94.44厘米,女婴为92.93厘米。 头围 男婴为49.31厘米,女婴为48.25厘米。 胸围 男婴为50.80厘米,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