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孕婴童网_孕婴童官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6个步骤,你再也不用对孩子说两次

2015-8-17 23:21| 发布者: ys89688| 查看: 12262| 评论: 0

摘要: 6个步骤让你永远不用说两次。一开始看起来似乎很烦琐,但是随着你练习的深入,所需的步骤将会越来越少,因为孩子会越来越快地配合,而通常,只用前三步孩子就配合家长了。
“永远别说两次”法是一个简单有效的“6步法”。90%的孩子,不用说两次就能做得很好。

文/资深教育专家诺埃尔•简妮思•诺顿[英]

从孩子大约3岁起就可以开始使用这一方法,因为大多数孩子这个时候心智足够成熟,能理解你要求他们做什么,并能专心足够长的时间,遵守简单的指令。

6个步骤让你永远不用说两次

6个步骤,一开始看起来似乎很烦琐,但是随着你练习的深入,所需的步骤将会越来越少,因为孩子会越来越快地配合,而通常,只用前三步孩子就配合家长了。

第1步:停下你正在做的事,走到你孩子那儿去,站着,看着他。
你是否曾经人在厨房,从厨房窗户喊你的孩子去做作业或者来吃晚饭?自己在一个房间,却向另一个房间里的孩子问问题?

孩子看不到我们时,就会很容易无视我们。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停下手里的事,然后走到孩子身边看着他们,孩子当然不把我们说的话当一回事。要站在孩子们面前看着他们,让他们觉得我们很严肃、很坚决,以此表示“这很重要”。

第2步:等,一直等到你的孩子停下他手里的事并看着你。
你务必确保孩子已经准备好听你讲话,这一步正是让孩子专心于你要说的话。常见的情况是:孩子们正在专心于画画、写卡片,我们却在这时发话,孩子可能根本就没听,或者很快就忘了你说的什么。你若愿意站一小会儿,等到他抬起头来看着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你等待孩子停下他手中的事抬头看你时,可以用友善的方式表示对他正在做的事很感兴趣,并找点东西“描述式赞扬”他,会促使他向你回以眼神交流。从积极肯定的角度关注他,会让他更愿意取悦你,乐意听话并合作。

比如:
这个拼图这么多片,你也没有放弃
积木摆放很细心,平衡性把握得不错哦。
这本书你都已经读完一半了啊。

注意
不要通过呼叫孩子名字的方式让孩子注意自己,因为家长通常都是要孩子做什么或者不许他做什么的时候,喊他的名字,所以孩子对家长的呼叫会尽量充耳不闻,不能让他马上彻底地集中起注意力。

第1、2步能让我们从从容容地专心想想该如何表达这一要求,如何让自己表现得平和、友善、有礼貌。既然我们希望孩子们学得有礼貌,那么我们就要以身作则。

第3步:把要求讲给孩子听。用语简单、表意清楚、只讲一次。
一旦你把要求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来了(要求不能太长,以免孩子变得躁动不安),就不要重复。如果重复要求,就会给孩子传递出这一信息——不必在你说第一次时就听,甚至有可能在你说第四次时也不用听!

孩子对自己正在做的事很投入,尤其是当从一件喜欢的事过渡到不吸引他们的事情时,这时可以通过“倒计时”来缓解这个过渡带来的痛苦,这个方法不仅能帮你省时间,还能省掉麻烦和焦躁。

5分钟之内把乐高积木收好。对生性急躁、固执的孩子,先每隔三分钟来一次倒计时,然后每隔两分钟,然后每隔一分钟。每一次,你的孩子都会听见他下一步即将做什么,他的大脑便会对下一步的事情自动产生一幅图像。甚至在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他的大脑就习惯了这个过渡。当你说“时间到”的时候,或者当计时器响起来时,孩子便已经习惯了必须按你刚才的要求去做,不管你提的是什么要求。

通过前3步,大多数孩子在大多数时间里都会配合,而如果仍不配合,下面还有3步,可把孩子的反抗抹杀殆尽。

第4步:让孩子把要求重复给你听。要求他用自己的话准确、完整地说出来。
当孩子告诉你他应该做什么时,他的大脑便会自动产生一幅清楚、生动的图片。图片中的他正在做这件事。当孩子听见自己心底告诉自己必须做什么时,便有了主人翁意识。与由你说出要求相比,这样他便更会把这个要求当一回事。

不要让孩子仅仅只是鹦鹉学舌,因为他们即使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要做什么的情况下也能重复。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谁确地告诉你他必须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那么毫无疑问他听见了你说的话并且理解了你的要求。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孩子找借口。

偶尔在有些情况下,孩子第四步之后仍然不听话,那么家长就该把第五步用起来了。

第5步:站着,等他。如果孩子在第四步之后仍没有开始做你要求他做的事,要乐意站着等待。
等待是一个很有效力的办法;等待表明你是认真的。把你站着等待孩子回应的时间当做是一种投资吧,一种很快就会带来“更平和、更轻松、更愉快”的家庭生活的投资。

为了减少等待的压力,注意早点开始你所有的日常事务,这样你才能腾出时间进行"6步法" ,而不会觉得自己总是在赶时间。在为数不多的情况下,孩子在第五步之后还是不配合,此时我们就得用上最后一步。

第6步:在你站着等待的时候,对孩子朝正确方向迈出的每一小步,不管这一小进步多么微不足道,都要描述式地赞扬他,并且"反思式倾听"他的感受。

每天多给孩子一点"描述式赞扬" , 孩子就越会积极地配合家长并展示他们最好的一面。

你可以这么说:
你没有嚷嚷,很棒
你没有走开,这样挺尊重人的。
我看见你已经找到了你的鞋子。

你甚至可以"描述式赞扬"孩子以前的优良行为举止:
我叫你做什么时,你的动作越来越快了。
我今天几乎没听到你抱怨。

“反思式倾听”表明你知道孩子不想停下他正在做的事,不想做下一件事。不要争辩,不要给孩子说道理或者训诫他,这些通常都没有用!

这样说:
当你想要继续玩的时候却不得不把玩具放一边,这真是扫兴啊。
听上去你真的生气了。你不想起床,你可能希望自已能再多睡会儿
你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才把碉堡建好,你肯定不希望晚饭前要把它拆掉。

不用担心这样会误导孩子,让他认为自己不用听从你的命令。相反,这"6步法"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你的命令没有商量的余地。而且"希望"这个词清楚表明了这只是一个幻想,不是真正的选择。

为了让效果最大化,你可以把"描述式赞扬"和"反思式倾听"一起用起来。

虽然你很可能希望我会让你单独呆着,但是你却没有吵闹,也没有叫我从你的房间里出去。

我看得出来你确实很心烦,因为家庭作业时间到了;但是你没有尖叫,也没有说任何不礼貌的话,从你把拖车扔进玩具盒的方式,我看得出来你有多么生气,可是你位置没扔对。虽然你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你多么生气,但是你总算知道要收拾东西了。当你心无旁骛地站着等孩子的回应时,"描述式赞扬"他,并“反思式倾听”他内心的想法,孩子很快就会积极地回应你。

坚持做第6步,直到孩子配合你。他们会配合的,而且往往比想象中来得快。

"永远别说两次"这一方法通常会起作用,因为没有第7步——过一会儿,放弃。即使让孩子最终配合需要走完所有六步,也要记住要"描述式赞扬"孩子。这样,下一次要孩子的配合就会来得容易一点、快一点。相信很快你便只需做前面3步即可达到效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家庭教育最新文章
改善亲子关系的十句话——美国人家庭观念的
家庭成员之间说“我不在乎”可能是很危险的事。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和无所谓。父母和孩子之间,理应相互关心对方的福祉,看有什么事情让对方开心,尽量避免让对方难过,让对方摔跟头。
“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差别有多大?
大家常常会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认为这二者都是激励人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测试结果令人震惊,“表扬”与“鼓励”的结果大相径庭!区分好二者非常关键。
6个步骤,你再也不用对孩子说两次
6个步骤让你永远不用说两次。一开始看起来似乎很烦琐,但是随着你练习的深入,所需的步骤将会越来越少,因为孩子会越来越快地配合,而通常,只用前三步孩子就配合家长了。
从"问题"孩子身上看到天才,父母们看完
无论我们所谓的“教育”是来自父母、还是老师、还是学校,它最终的职责都应该可以被归结为这几个字——支持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这对父子有趣的问答值得深思
爸爸问:鱼为什么要在水里啊?儿子答:因为天气太热,在水里凉快。而且水里有好吃的,它吃了不想走。爸爸说:厉害,知道的真多。
父母最大的失败:你愤怒,孩子“淡定”
隔壁桌子,一个4-5岁模样的男孩溜下座位,开始四处流窜,不一会儿工夫,就跟另几个不认识孩子混熟了。几个孩子一起闹腾,不大的店堂里好像开了锅。男孩妈妈朝男孩吼了几次,终于,她忍无可忍了。
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幼升小,17个目标需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
孩子从幼儿园大班进入小学一年级,身体、语言、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身高长得很快,体重增加很多,更加能说会道,聪明点子更多,对人更有礼貌,独立意识开始增强……
爱孩子就做70分的“懒”家长
爱孩子就做70分的“懒”家长,那么,如何学会做个70分的家长?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身懒心不懒”。通过谈话、讲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毁掉一个孩子仅需7步,80%的家长正在做
经常拿他比他"行"的人比较。例如,将这种话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