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孕婴童网_孕婴童官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差别有多大?

2015-8-17 23:27| 发布者: ys89688| 查看: 5817| 评论: 0

摘要: 大家常常会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认为这二者都是激励人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测试结果令人震惊,“表扬”与“鼓励”的结果大相径庭!区分好二者非常关键。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输不起……

文/波·布朗森、阿什利·梅里曼
本文据《教养大震撼》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大家常常会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认为这二者都是激励人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测试结果令人震惊,“表扬”与“鼓励”的结果大相径庭!区分好二者非常关键。宝爸宝妈教育孩子必知!

1.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一句话划出风水岭
首先,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对此,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2.第二轮拼图测试,结果逐渐呈现差别!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3.测试继续进行,差别越来越大
第三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这次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4.令人震惊的结果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5.父母必知: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宣扬。

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为你高兴!”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输不起,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家庭教育最新文章
改善亲子关系的十句话——美国人家庭观念的
家庭成员之间说“我不在乎”可能是很危险的事。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和无所谓。父母和孩子之间,理应相互关心对方的福祉,看有什么事情让对方开心,尽量避免让对方难过,让对方摔跟头。
“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差别有多大?
大家常常会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认为这二者都是激励人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测试结果令人震惊,“表扬”与“鼓励”的结果大相径庭!区分好二者非常关键。
6个步骤,你再也不用对孩子说两次
6个步骤让你永远不用说两次。一开始看起来似乎很烦琐,但是随着你练习的深入,所需的步骤将会越来越少,因为孩子会越来越快地配合,而通常,只用前三步孩子就配合家长了。
从"问题"孩子身上看到天才,父母们看完
无论我们所谓的“教育”是来自父母、还是老师、还是学校,它最终的职责都应该可以被归结为这几个字——支持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这对父子有趣的问答值得深思
爸爸问:鱼为什么要在水里啊?儿子答:因为天气太热,在水里凉快。而且水里有好吃的,它吃了不想走。爸爸说:厉害,知道的真多。
父母最大的失败:你愤怒,孩子“淡定”
隔壁桌子,一个4-5岁模样的男孩溜下座位,开始四处流窜,不一会儿工夫,就跟另几个不认识孩子混熟了。几个孩子一起闹腾,不大的店堂里好像开了锅。男孩妈妈朝男孩吼了几次,终于,她忍无可忍了。
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幼升小,17个目标需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
孩子从幼儿园大班进入小学一年级,身体、语言、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身高长得很快,体重增加很多,更加能说会道,聪明点子更多,对人更有礼貌,独立意识开始增强……
爱孩子就做70分的“懒”家长
爱孩子就做70分的“懒”家长,那么,如何学会做个70分的家长?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身懒心不懒”。通过谈话、讲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毁掉一个孩子仅需7步,80%的家长正在做
经常拿他比他"行"的人比较。例如,将这种话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之一。
返回顶部